一张餐桌,承载着复杂的“人情世故”,也映照了由来已久的饮食陋习。
好“面子”,是中国人文化基因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,它在生产、生活等诸多领域都有映现。比如宴请时,很多人都这样纠结过:菜点少了,未免让人感觉“诚意”不够,不仅撑不住台面,自己也觉得“掉份”。最后,一桌盛宴变成“剩宴”……
过于讲面子、比阔气、搞攀比,把吃饭当排场,相沿成习,就成了一种陋习。一来二去,“舌尖上的浪费”便屡禁不止、反反复复。唐代就有极尽奢华的“烧尾宴”;到了清代,甚至有了一百零八道菜品的“满汉全席”。一直以来,国人对体面、排场的饮食文化,似乎有着渗透心髓的“执念”,浪费也就相伴相生。因此,整治餐饮浪费是一场持久战。革除陋习痼疾,也不可奢望毕其功于一役。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观念上的“坚冰”要破,而行动上的“冰结”不融,言行就难以合一。打破餐饮浪费这个“局”,总要有放下面子、敢于把“丑话”说在前面的“破冰者”。说“丑话”,就是在“人情社会”坚决抵制铺张浪费,倡导节约之风;就是抛开世俗观念,主动向陋习亮剑,既不当铺张浪费的助推者,也不当狠刹不正之风的旁观者。这样的提醒和责任,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。
聚沙成塔,积水成渊;不弃微末、不舍寸功。摈弃浪费陋习,一人的力量微渺。但说“丑话”的人多了,每个人都尽一份力量,点滴行动也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洪流,终会有新风刮走陋习,让文明之舟破浪前行。
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,谁最应该当好领头人?对此,中央给出了明确信号——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发出号令,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,在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、作表率;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也下发《通知》,严令全面加强党政机关食堂及公务接待用餐管理,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。
党员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,就要敢于说“丑话”、勇做“破冰者”,不搞排场、事事简朴,带动“最大多数”,树立节俭新风。正所谓,“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”。若执迷于推杯换盏,哪怕是私人排场,也会伤了民意民心,坏了党风党纪,带歪社会风气。
节约是一种态度,也是一种人格修养,更是一种睿智、远见和责任。摈弃浪费陋习,每一位国人都应是参与者、倡导者和“破冰者”。唯如此,勤俭节约才能真正成为新风尚,社会发展才能有更加可期的未来。
3秒快捷登录,享免费下载
没有帐号? 立即注册